2025年9月1日,最高人民法院《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(二)》正式施行,明确规定所有用人单位(含个体工商户、小微企业、餐饮店等)必须依法为员工缴纳“五险”,任何形式的“自愿放弃社保协议”均被认定为无效。这一政策如同一记重锤,彻底终结了企业以“现金补贴”“协议放弃”等方式规避社保缴纳的灰色操作,也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体系正式迈入“强制合规”时代。

一、新规核心:强制覆盖与司法兜底
1. 覆盖范围“无死角”
新规明确,只要存在劳动关系,无论用工形式如何,均需缴纳社保:
(1)个体工商户:雇佣1名员工即需参保,包括街边小店、网店经营者;
(2)灵活就业者: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等若被认定为“全日制用工”(每日工作超4小时或每周超20小时),平台或雇主必须缴纳社保;
(3)临时工/兼职:若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兼职标准(每周≤24小时),仍需按劳动关系参保。
(4)案例:2025年9月5日,济南某餐饮企业因未给3名兼职员工缴纳社保被劳动仲裁,法院判决其补缴2023年至今的社保费用共计48万元,并支付12名员工经济补偿金26万元。该案例揭示,企业试图通过“兼职”“临时工”等名义规避社保,将面临法律追责。
2. 协议无效“零容忍”
新规首次在司法层面明确:任何通过书面协议、口头约定或劳动者单方承诺方式规避社保缴纳义务的行为,均属无效民事行为。这意味着:
(1)员工签署的“自愿放弃社保声明”无效;
(2)企业以“现金补贴”替代社保的行为违法;
(3)即使员工主动要求不缴社保,企业仍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(4)数据: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,2025年7月社保费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后,全国范围内企业社保缴费合规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7%,但仍有23%的小微企业存在“按最低基数缴纳”“漏缴险种”等问题。新规实施后,这类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的司法审查。
二、企业合规路径: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布局”
1. 成本测算与政策缓冲
(1)成本结构变化:以月薪6000元的员工为例,企业需承担社保费用约1800元/月(含养老、医疗、失业、工伤、生育五险),员工个人缴纳约480元/月。新规实施后,企业人力成本将上升约15%-20%。
(2)政策红利利用:部分地方政府推出社保补贴或缓缴政策。例如,北京对灵活就业者补贴2/3的社保费用,上海允许小微企业申请最长6个月的社保缓缴期。企业可通过当地人社局官网或“电子社保卡”小程序查询具体政策。
2. 操作流程标准化
工商登记与社保开户:通过“开办企业一窗通”平台完成注册时,系统自动推送社保登记信息。企业需登录当地社保局官网或“电子社保卡”小程序,提交营业执照、公章等材料,3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。
员工参保与缴费:
(1)基数核定:按员工上年度月均工资确定基数,下限为当地社平工资的60%,上限为300%。例如,2025年济南市社平工资为8000元/月,则缴费基数下限为4800元/月,上限为24000元/月。
(2)扣款周期:每月10日前通过税务部门指定渠道缴费,逾期将加收0.05%/日的滞纳金。
(3)数字化工具应用: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已上线“社保计算器”,实时测算用工成本;部分企业采用“社保智能稽核系统”自动匹配员工参保状态,规避漏缴风险。
3. 风险防控与争议解决
(1)留存证据:企业需保存劳动合同、工资流水、考勤记录等材料,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。若员工主张未缴社保,企业可提供缴费记录作为抗辩依据。
(2)维权时机把握:若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,员工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。经济补偿计算标准为:劳动者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,工作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。
(3)仲裁与诉讼准备:企业需在收到仲裁申请后10日内提交答辩状,并提供社保缴费凭证、劳动合同等证据。若对仲裁结果不服,可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。
三、行业影响:从“成本焦虑”到“长期价值”
1. 小微企业:短期阵痛与长期机遇
新规对个体工商户、小微企业冲击最大。以一家雇佣5名员工的餐饮店为例,新规实施后,企业每月需额外承担约9000元的社保费用,年成本增加超10万元。然而,从长期看,合规缴纳社保有助于提升企业信用评级,便于获得银行贷款、政府补贴等资源。例如,济南市“企业开办大礼包”已包含电子营业执照、税务UKey等免费工具,合规企业可优先享受政策红利。
2. 灵活用工:从“灰色地带”到“阳光化”
新规推动灵活用工平台转型。过去,部分平台通过“假外包真派遣”方式规避社保,例如将员工注册为个体工商户,或与第三方代缴公司合作。新规明确,若平台实际控制员工考勤、绩效,可能被认定为非法派遣,面临补缴社保及罚款。因此,平台需优化用工模式,例如:
(1)合规外包:与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机构合作,确保用工关系清晰;
(2)员工持股计划:对核心员工提供股权激励,增强归属感;
(3)数字化管理:通过APP记录工作时长、任务完成情况,避免劳动纠纷。
3. 员工权益: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维权”
(1)新规实施后,员工维权意识显著提升。据支付宝“电子社保卡”数据,2025年9月1日至10日,全国范围内社保查询量同比增长240%,其中30%的查询用户随后发起社保补缴申请。员工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护权益:
(2)线上查询:通过支付宝“电子社保卡”或“掌上12333”APP查询缴费记录;
(3)投诉举报: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企业未缴、漏缴社保行为;
(4)法律援助:联系当地工会或法律援助中心,获取免费法律咨询。
四、未来展望:社保制度的“智能化”与“全球化”
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,社保制度正从“人工审核”转向“智能监管”。2025年,国家税务总局上线“社保费征管信息系统”,实现企业缴费数据与社保局、银行、工商等部门实时共享。未来,社保制度可能呈现以下趋势:
(1)区块链应用: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社保缴费记录不可篡改,提升数据透明度;
(2)AI风险预警: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企业缴费数据,提前识别漏缴、少缴风险;
(3)跨境社保衔接: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进,中国可能与其他国家建立社保互认机制,便利跨国企业用工。
综上所述,以上内容主要讲述了2025年公司必须开社保吗等相关问题的解答,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或者特殊,以上没有完全解答您的问题,如果您还需要相关的帮助,欢迎咨询我们,为您提供更加专业的答复。